350到7再到1,湖北茶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做“大产业”

350到7再到1,湖北茶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做“大产业”

1阅读 2024-08-25 02:02 快讯

不可复制的水土气候、千百年技艺文化传承、当地代表性农副产品,我们曾叫它“土特产”。

2009年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召开以后,“区域公用品牌”这个概念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熟知,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2011年“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召开之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呈星火燎原之势。

2014年“区域公用品牌”写入《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报告》,掀起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浪潮。

2017年,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此外农业农村部印发的《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要塑强50个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精品区域公用品牌。

图丨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337个靠茶产业脱贫

岁月流转,这十余年间,区域公用品牌的蓬勃发展与中国从脱贫攻坚战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转型紧密相连。其中,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在助力贫困县实现经济飞跃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就有337个贫困县以茶产业为脱贫产业。

目前中国19个产茶省共有区域公用品牌462个,湖北58个,数量全国第一;重点企业(产品)品牌约1321个,湖北以114个列全国第四。

2023年,湖北省茶园总面积574万亩,茶叶总产量44.9万吨,农业产值235亿元,出口货值1.95亿美元,分别居全国第4、3、5、4位,综合产值达到855亿元,“千亿”茶产业建设目标正持续奋进。

图丨宜昌五峰青岗岭茶园的清晨

湖北茶区域公用品牌整体发展良好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茶产区地方政府、茶企、茶叶协会及广大茶农的共同努力与智慧。它们不仅是地理标识的延伸,更是深厚茶文化的传承载体,将茶叶的品质与特定区域的独特风情紧密相连,成为展现地方特色、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湖北茶产业经历了从规模化增长向品质化、品牌化转型的深刻变革,品牌化战略被视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图丨恩施宣恩伍家台茶园

湖北省积极响应这一趋势,自2017年起全面加速茶品牌建设步伐,以“五绿一红一黑”(即:恩施玉露、宜昌毛尖、武当山茶、英山云雾茶、襄阳高香茶、宜红工夫茶、赤壁青砖茶)为核心布局,着力构建优质茶叶品牌体系,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品牌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湖北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2010—2016年期间,湖北省每年纳入有效评估的茶品牌数量仅三四个,到2023年已有11个区域公用品牌成功纳入品牌价值评估体系,位居全国第三,品牌总价值已高达258.53亿元,其中,赤壁青砖茶居湖北省内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榜首。

图丨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湖北)

宣传营销模式

品牌整合规划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湖北大大小小的茶叶企业品牌大多以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为背书,以公用品牌的优势和特征与消费者沟通。形成了以区域公用品牌为背书,企业自有品牌为主力的母子品牌模式,共同驱动市场。

但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对外宣传营销形式相对单一,多数依赖各类博览会、推介会、产销对接会等。此类举措在湖北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前期,能够对市场产生一定正面影响,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但随着区域公用品牌进入旺盛建设阶段,大批品牌涌入市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面临“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图丨今年6月,恩施茶企组团参加深圳的中国春茶旗舰展

同时,尽管国家层面在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方面已迈出重要步伐,如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指南》、《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等文件为整体品牌建设提供了指导框架,但针对茶叶尚缺乏专门的国家层面规划引领。导致各省市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虽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战略规划,却因缺乏统一规划和要求,难以形成协同与合力,呈现出各自为阵的状态。

图丨宜红工夫茶

以诞生于1824年的湖北宜红工夫茶为例,作为中国三大工夫红茶之一,曾在全球市场享有盛誉,产区跨越湖北、湖南两省多个县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宜红茶逐渐分化为宜昌宜红、宜都宜红、恩施红茶、石门红茶等多个产区多个品牌。这种品牌分散现象不仅削弱了宜红茶的整体市场影响力,还可能导致资源重复配置、市场竞争无序等问题,限制了宜红茶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此外,在湖北不同产区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认证标准中,申请认证的茶叶产地、认证标准、认证流程等均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化规范。

图丨英山云雾茶

茶产业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湖北茶已成大产业

从品牌整合到茶产业链建设,湖北持续发力,完善茶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推动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湖北将350个茶叶品牌整合为7个省级重点区域品牌,即:恩施玉露、襄阳高香茶、武当山茶、英山云雾茶、宜昌毛尖、宜红工夫茶、赤壁青砖茶。

这七大区域公用品牌也代表了湖北茶叶生产的主要区域和分布:鄂东大别山优质绿茶产业带,鄂西武陵山及宜昌富硒绿茶、宜红茶产业带,鄂西北秦巴山名优绿茶产业带,鄂南幕阜山名优早茶及边销茶产业带。

图丨襄阳玉皇剑茶园

在大力推进茶产业链建设方面,湖北省委省政府不遗余力,先后出台了《湖北省促进茶叶发展条例》《湖北省茶叶产业链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品牌战略推进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湖北省茶产业链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襄阳、宜昌、恩施、黄冈、咸宁等各茶叶主产区也先后出台支持政策措施,全省茶产业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2021年8月,湖北印发《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为茶叶等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茶叶产业链力争2025年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做强恩施玉露、宜红茶、赤壁青砖茶等区域公用品牌。

2023年5月,“赤壁青砖茶”被湖北省茶产业链首推为省级重点区域公用品牌。

图丨赤壁青砖茶

2023年11月,湖北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十大行动推动湖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即“茶十条”,正式启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优化、标准建设、主体培育、工艺改进、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生产服务、科技赋能十大行动,以打造省域公用品牌、完善标准体系、搭建营销平台等实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变。

今年4月18日,湖北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湖北省茶产业品牌建设相关情况,并发布了省域茶产业公用品牌“楚天好”及logo。

4月26日,由刘仲华院士等五位专家组成的武当山茶实物标准样审评组,经专业细致审评和综合评价,发布了武当山茶首个标准样。

图丨刘仲华院士(左)公布武当山茶首个标准样

8月16日,楚天好茶的核心代表“恩施玉露”“利川红”“赤壁青砖茶”实物标准样发布,实现了茶叶实物标准“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构建起省域茶产业公用品牌产品管控机制。目前,获得楚天好茶品牌授权的茶企共54家,为确保对标准确,给授权企业发放的实物茶样将每2年更新一次。

此外,除先行发布的3个品牌外,宜昌毛尖、襄阳高香茶、英山云雾茶、武当山茶、宜红工夫茶等重点品牌的实物标准样研制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并陆续发布。

图丨“恩施玉露”“利川红”“赤壁青砖茶”实物标准样发布

为合力唱响楚天好茶金字招牌,奋力向千亿茶产业迈进,加强与边疆各城市文化交流、贸易合作,楚天好茶边疆行活动已于16日启动,现已在北京慕田峪长城、哈尔滨成功举办推介会。

此后30余天还将深入呼和浩特、银川、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拉萨、昆明等城市,谋机遇、拓市场,全国各地的茶行业精英,将共同见证楚天好茶的魅力与风采。

图丨楚天好茶边疆行线路图

数百年前,湖北茶行过千山万水,在“万里茶道”中伴随着络绎舟楫,悠悠驼铃,运送至西北高寒地区,经恰克图中转,运往欧洲和中亚各国;

如今,楚天好茶正乘着边疆行的东风,跨越18000公里,将高质量发展演绎出的千变万化的香醇芬芳,在新时代书写的故事篇章,讲遍祖国大江南北,香飘世界各地。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崂山茶展团在2024济南国际茶博会成功举办专场推介会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